形容战争频繁的成语【文案70句摘抄】

admin 伤感的语录 2023-03-04 10:12:54

形容战争频繁的成语

1、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2、(弹雨枪林):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3、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致弄这笔墨。”(形容战争频繁的成语)。

4、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军队的一种素质。意为进攻,没有攻不下的城池;作战,没有不取得胜利的仗,百战百胜。

5、三国时,有个叫崔林的人,年轻时既没成就又无名望,被亲朋好友看不起,只有堂兄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崔林以后一定能成大器的。”后来,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做了大官。

6、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7、(弓上弦,刀出鞘):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8、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9、(运筹千里):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10、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11、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12、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13、意思: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4、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15、(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16、意思: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17、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18、(身经百战):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19、(枕戈待命):枕着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时刻准备战斗。

20、释义: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21、(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军队的一种素质。意为进攻,没有攻不下的城池;作战,没有不取得胜利的仗,百战百胜。

22、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宰相李昉组织编写了一部学术价值颇高的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总字数达四百七十八万字。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了,宋太宗回答说:“只要打开这部书阅读,就能从中获益,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23、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以为他说大话。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24、(练兵秣马):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25、(解甲投戈):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26、(旗开得胜):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27、祸结兵连 (huòjiébīnglián)

28、(砺戈秣马):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

29、(鞍马劳倦):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30、(拔刃张弩):刃:指有铎刃的兵器;弩:用机械发箭的弓。拔出刀,张开弓。形容战斗前的紧张气氛。

31、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32、(提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33、决一死战: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34、(提示)比喻事物自然,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35、(弓开得胜):弓:射箭的武器。形容战斗一开始就获得了成功。也用来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36、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37、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38、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39、来源:“ABC微课堂”(ID:abcweiketang)

40、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打草惊蛇、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余勇可贾。

41、(注释)迎:当着,碰上。刃:刀口。解:分开。

42、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43、(浴血战斗):浴血:浑身都是血。浑身是血还在奋勇战斗。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44、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45、(背水为阵):水:指河流。背对着淋漓摆开阵势,拼死战斗。比喻决一死战。

46、(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47、(不战而溃):溃:溃败。没有开战就自行崩溃。形容毫无战斗力。

48、出自: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

49、(人海战术):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50、载戢干戈:载戢:装运收藏;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引申为战争。将武器收藏起来。指不再诉诸武力。

51、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52、语文学习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老师给大家整理了3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53、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恩怨。”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54、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55、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56、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鲁昭公为夺回权力,派兵去攻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57、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58、例句: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到处是~的战场。

59、出处:《梁书·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惮之。”

60、解释: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61、(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62、(硝烟弹雨):形容战场上紧张激烈的战斗。

63、(注释)杰:才能超过一般人,杰出。灵:特别美好。

64、(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65、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为强大。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66、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67、(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68、(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69、除了“讽宋”的成语以外,当然也还有嘲讽、贬损其他诸侯国人的成语。如买椟还珠(郑人)、刻舟求剑(楚人)、自相矛盾(楚人)、滥竽充数(齐人)、掩耳盗铃(晋人)、画蛇添足(楚人)、东施效颦(越人)等成语,挖苦讽刺的就是其他诸侯国的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