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有关的成语【文案64句摘抄】

admin 伤感的语录 2023-03-04 10:11:40

打仗有关的成语

1、  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2、讳疾忌医:(蔡桓公):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3、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4、图穷匕见:(荆轲)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5、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6、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7、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8、(擐甲披袍):擐:套;披:穿。套上铠甲,穿上战袍。指做好战斗准备。

9、鞍马之劳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单枪匹马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倒置干戈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斗而铸锥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临阵磨枪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临阵脱逃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屡战屡败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能征惯战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匹马单枪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养军千日,用在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有勇无谋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被甲执兵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兵闻拙速指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不败之地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斗而铸兵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同“斗而铸锥”。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临阵磨刀临:到、快要;阵:上阵打仗。到快要上阵打仗时才磨刀磨枪。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养军千日,用军一时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战不旋踵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打仗有关的成语)。

10、(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11、指鹿为马:(赵高)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2、10吴下阿蒙:(吕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13、惊弓之鸟:(更羸)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害怕。

14、指鹿为马:(赵高)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5、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陈地。形容作战勇猛。

16、(持枪实弹):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17、(卷甲韬戈):卷起铠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战斗。

18、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小朋友我们做事情可不要纸上谈兵,即便一看就会的题目,但是还是要动手练习哟。

19、10讳疾忌医:(蔡桓公)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20、车载斗量:(赵咨)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21、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22、(生力军):指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也用来比喻新加入某种工作或某种活动能起积极作用的人员。

23、(解甲释兵):解:解除;释:卸下。放下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战斗。

24、鞠躬尽瘁:(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生。

25、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6、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27、和韩信有关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国士无双、解衣推食、功高震主、独当一面、推陈出新、勋冠三杰、伐功矜能、鸟尽弓藏、伪游云梦、钟室之祸……不过其中多的还是肯定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读者朋友们还知道哪些和韩信有关的成语,欢迎补充。

28、(匹夫之勇)打仗不能光凭个人的勇敢,要用智谋,要靠集体的力量。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依靠自己一个人勇往直前、单打独斗,有时候我们也要考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去解决问题。

29、口蜜腹剑:(李林甫)  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30、1偃旗息鼓:(赵云)  偃:仰卧,引申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31、(旗开得胜):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32、势如破竹:(杜预)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33、一身是胆:(赵云)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34、发送到邮箱:tangerduo876@1com

35、(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36、(金鼓喧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钟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37、(解甲休兵):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比喻不再战斗。

38、不学无术:(霍光) 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39、草木皆兵:(苻坚)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40、单枪匹马: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41、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

42、(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43、兔死狗烹(勾践) 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44、(赤体上阵):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

45、稿酬支付问题请联系邮箱tangerduo876@1com

46、(群威群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47、(拳打脚踢):quándǎjiǎotī,用拳打,用脚踢。形容痛打。作谓语、宾语;指打架。

48、(解甲休士):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比喻不再战斗。

49、被甲执兵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50、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51、临阵脱逃)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52、南柯一梦:(淳于棼)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53、单刀赴会:(关羽)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54、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55、(望风而溃):远望敌人踪影就已吓得溃散。形容军队毫无战斗力,还未接触,就已溃散。

56、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57、(善阵者不战):形容善于指挥布阵作战的人不必同别人战斗。即不战而胜。

58、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59、(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形容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60、票价信息:单人票98元;双人票128元(一大一小)

61、(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拟定作战策略,获取战斗的胜利。

62、初出茅庐:(诸葛亮) 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63、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