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指的是哪里【文案63句摘抄】

admin 伤感的语录 2023-03-04 10:07:12

刘备借荆州指的是哪里

1、曹魏:南阳郡、南乡郡、江夏郡、襄阳郡、魏兴郡(西城郡)、上庸郡、新城郡、房陵郡、义阳郡、锡郡、襄阳南部都尉

2、之后刘备又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给了孙权,要是东吴真是重视同盟深明大义,便可就此罢手,唇齿相依,不在进攻荆州,而事实上东吴还是趁机偷袭了荆州,所以说可见东吴早就惦记荆州全郡,并很有可能编造出“借荆州”一事来说明东吴是有理有据的取回荆州的。

3、《江表传》记载、东吴周瑜将南郡的江南岸的江油口分给刘备,刘备在油口建立公安城,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但是这个油江口是谁的呢?对不起,油江口经调查,属于刘备治下武陵郡,不归周瑜管,《江表传》这里措辞是值得商榷的。

4、人们误把江陵作荆州,只能说是犯了时空观混乱的错误。

5、后来刘备占领了曹操的益州,此时荆州的大半势力都属于刘备的,而吴国也默认荆州是在他们的支持下刘备才夺得的,所以想向刘备要回当初借的南郡,甚至是荆州,在这里孙权已经认为借给刘备的不是南郡而是荆州了。但显然让刘备拱手让出荆州是不可能的,毕竟孙权狮子大开口要的太多了,而且荆州是一个战略重地,失去的话会有很大的损失。

6、建安十九年,刘备得蜀后,东吴派诸葛瑾入蜀要求刘备履约还地,向刘备索还南郡亦或是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以“取凉还荆”的借口搪塞推托,孙权于是自派三郡长吏上任宣示主权及决心,又被关羽尽数驱逐。(刘备借荆州指的是哪里)。

7、208年11月,根据《三国志曹操传》,刘备率领大军于赤壁击败曹操;根据《孙权传》和《刘备传》,刘备和周瑜、程普共同于赤壁击败曹操,战后,面对南下收荆南与西进收战略要地南郡的选择,周瑜选择逆江西进占领战略要地南郡,包围南郡首府江陵(即现荆州市),与曹仁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周瑜苦战不下,曹仁打出天人之勇之美称。

8、别看刘备似乎吃了亏,南郡作为荆州通往蜀地的门户,其战略意义远大于偏隅于南方的长沙,桂阳两郡。其南郡了刘备的领土连续性。其拥有南郡等于有了继汉中之外的另一个北伐出口。

9、所以说,孙权借荆州,其实借的只有南郡,而且在形式上也不是借,而是给,对此史籍上的记载是:“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鲁肃传》)就是说曹操听闻孙权给刘备土地使其成就大业,惊得手中的笔都掉到了地上。

10、赤壁战后,曹操占南阳,以及南郡北部的襄阳等地。

11、荆州的襄阳在曹操手里,荆南四郡都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只有南郡是从东吴借来的,而东吴一直讨要的却是整个荆州,刘备却从未提出异议,只是一直推脱而已,这很不合情理。

12、仔细算一下,刘备占荆南四郡;荆北三郡,曹操、孙权各得一个半。按大小排,荆州应该是刘备的。

13、东汉建安十八年,重新分置全国所属九州州域,荆州地区一度扩大,将广东全境及越南北部地区都归属于荆州州域。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荆州的辖境相当于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部分。本来荆州的治所在汉寿(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建安十四年,刘备领荆州牧,移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刘备借荆州”后,移治江陵(今荆州市)。

14、实际上当时南方四郡有多少人口也是个未知数。虽然在东汉顺帝时期四郡有280万人口,但是在80年后的三国时期能有多少呢?只知道280年时整个吴国一共才230万人口。

15、那么,东吴那为什么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南郡借一送笔者在这里略做分析:

16、这三个地方,都没说是孙权上表刘备为荆州牧的。我们只能说,司马光想当然了。这个荆州牧,是皇叔自己弄来的,让手下推举的,孙权已经是徐州牧了,没办法反对而已。

17、长沙郡不是刘备的地盘儿吗?孙权从长沙郡划出一片儿来,搞了个汉昌郡,凭什么?

18、刘备率军南下,夺取荆州南部四郡,武陵郡(湖南省常德市)太守金旋、长沙郡(湖南省长沙市)太守韩玄、桂阳郡(湖南省郴州市)太守赵范、零陵郡(湖南省永州市)太守刘度,全都投降。庐江郡(安徽省潜山县)人雷绪率领部属(部曲)数万人归降刘备。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这是有史可查的,孔明的第一个职务),派他督察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收赋税,补充军用物资。又任命偏将军赵云兼任桂阳太守。

19、既然荆州如此巨大,那么它也绝不是铁板一块。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势力在这块土地上的激荡风云,使得这块土地上“城头变幻大王旗”。荆州的格局,也在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之间摆动,直到三分归晋之后才重新成为一个整体。东汉末董卓之乱后,刘表为镇南将军,领荆州牧,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赵翼《廿二史札记·借荆州之非》说“荆州本刘表地,非孙氏故物”正是指此。刘备此时依附刘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刘表。刘表是年病死。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尽得荆州人才,并派人追击逃往江陵的刘备。刘备转投孙权,拉开了孙刘抗曹的序幕。

20、刘表死前,曾调其长子刘琦镇守江夏,之后刘琦和刘备合兵一处共同抗曹,江夏成了刘备的落脚地。而荆南四郡,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个郡的太守分别是刘度、赵范、金旋、韩玄,他们名义上服从汉朝中央政府的领导,实际上处于割据自立的状态。

21、荆州名士蒯越也建议刘表曰: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22、对刘琦来说,曹操兵临城下,荆州的实际控制权已经不属于自己了,不如干脆把荆州的合法继承权作为筹码跟东吴谈判。东吴名义上拥有了荆州,理所当然要为了荆州跟曹操开战。何况,曹操灭刘琦、刘备之后必然要移兵东吴,东吴与曹操迟早要打。

23、其实“借荆州”更为准确的说是一种政治妥协和战略结盟,孙权将南郡的管辖权转让给刘备,并承认刘备占领江南四郡。根据学者研究,赤壁之战后初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的实力大大增强,对孙权政权构成了巨大威胁,处于形式所迫,孙权引导刘备夺取益州,趁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可以一举拿下荆州,而在这其中,双方达成了了某种协定——刘备在孙权的支持下夺取益州,获得支持的条件是刘备将荆州全部或部分转让给孙权,但刘备却未按照协定。

24、四面被包围的刘备,空有荆南四郡,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于是刘备向盟军求助,借南郡,因为南郡是直接和曹操接壤的。

25、虽然在名义上,刘表有权管辖荆州的全部七个郡,但前面说了,南阳郡被袁术占据,刘表奈何不得。到后来,南阳又先后被张绣、曹操攻取,一直不在刘表手中。所以实际上,刘表能够管到的地方,只有其余的六个郡。

26、常说东汉末年分三国,军阀割据,战争不断,各个军阀为更好巩固自己的政权,常常发动战争来占据有利的土地,形成自己的地理优势。荆州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荆州地处南方,相对东汉末年北方战争不断,荆州比较安宁,使得众多北方人士来到荆州,使得本来就处在发展上升期的荆州的社会经济更进一步发展,同时荆州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四战之地”、“用武之隅”,若取得荆州向西可以得到益州,向东可以攻打江东。曹操,刘备和孙权其中任何一个占领了荆州,对各自发展和抑制对手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对于荆州的争夺引发了赤壁之战,在这场战争中,三家部分占有荆州。根据史料来看,刘备的实力已渐渐强大,在周瑜死后,东吴的鲁肃考虑到对抗曹操的需要,向孙权建议将荆州借给刘备,孙权听从意见,承认刘备为荆州牧,并与刘备结亲,刘备占领了荆州南郡,这一种类似于军事妥协的行为并不是长久之计,之后孙权和刘备再次发动战争争夺荆州,吕蒙军队打败关羽,占领荆州,这时便产生了“借荆州”一说。有了历史上在刘备占领益州后,孙权讨还荆州未果。

27、210年12月,刘备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孙权,要求管理(借)荆州。周瑜则建议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当然更反对借荆州了。估计此时周瑜正在孙权处汇报攻蜀事宜)。

28、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南郡二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夺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的部分南郡“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南郡,占据了荆州绝大部分地盘。后来,刘备占领益州后,按照协议,在孙权的索要下,刘备交出了桂阳、长沙两郡给孙权,实际上此时关羽镇守的荆州就只有零陵郡、武陵郡、南郡三郡了。

29、看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了,刘备借荆州,事实上他借的是南郡。

30、《三国志程普传》记载:"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复还领江夏,??。"

31、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

32、况且随着周瑜、鲁肃相继去世,而刘备跨有荆、益,日渐强大,孙权对刘备必然越来越不放心,双方的翻脸终将不可避免。孙权为了荆州而与刘备失和,在道义上有亏。

33、刘备并没有要整个荆州。他要不了,孙权也给不了。南阳和南郡的一部分在曹操手上”,认为“刘备借的只是南郡,而且只是南郡的一部分,即江陵,所以,这不叫借荆州”,也觉得不能叫做借江陵,“按照继承关系,荆州原是刘表的,后是刘琦的,刘琦死该是刘备的,江陵和南郡当然也是。只不过江陵被周瑜占著,得去讨要而已,因此,《资治通鉴》就不说‘从权借荆州数郡’,而使用‘求都督荆州’的说法”,“刘备要江陵,只能说是索荆州

34、然后咱的刘大爷把地盘就给借来了,这可就高兴坏了,有地盘了呀,这战略位置就有了啊,这想要占领其他地方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嘛。

35、湘水划界之后,刘备所借的荆州也算是还干净了。终的荆州势力划分是这样的:

36、当然,所谓“借荆州”也并非没影的事。但真正名义上的“借”,只是荆州南郡以北的江陵部分(也是南郡的治所所在)。前面说到,长沙、桂阳、零陵、武陵这些荆州的江南四郡是刘备亲手打下来的,不是借。而周瑜也确确实实打下了荆州的心脏南郡。而这个时候东吴将南郡的长江南岸地带给了刘备,作为孙刘联合的报酬。刘备将其改名公安。后来刘备嫌少,于是向孙权开口,问能不能多给点,孙权便把南郡江北部分也就是江陵“借”给了刘备。孙权尚有荆州江夏郡,曹操则占有襄阳、南阳郡。荆州一分为三。

37、第刘备为汉室宗亲,对于把原本属于同为汉室宗亲的刘表的荆州据为己有在世人眼中与刘备仁德的形象不符,刘备不想失去民心。这也是刘备在徐州牧陶谦想要把荆州让刘备接管时刘备不愿意接受的原因,而刘备戎马近半生,他很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可以安定下来,可以作为自己兴复汉室的伟大事业的基础。

38、如果人们硬要把江陵等同于荆州,历史上所谓的刘备借荆州,关羽镇荆州,那不更是滑稽之谈了吗!因为当时江陵并不在刘备控制之下,何谈借与镇呢? 很显然,当时之荆州,只是一个行政区划,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地点(城市)。

39、209年12月,曹仁放弃江陵北撤,周瑜占领战略要地江陵。孙权任命周瑜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为代理江夏太守(治沙羡)。

40、所以,刘备取得益州后,东吴讨要荆州,刘备说取得凉州后再还,并未否认“借荆州”这事。吕蒙奇袭荆州后,刘备起兵攻吴,名义上是为关羽报仇,丝毫未提及讨还荆州的事—假如刘备占据荆州是理直气壮的,或者真的只有南郡是借东吴的,却被东吴袭取整个荆州地区的话,又怎会不提及呢?分明是理亏!

41、辛辛苦苦打下南郡的周瑜,充分发扬了高风亮节的精神,直接把南郡的南部划给了艰难创业的刘备,这其中就包含了油江口!其实,早在刘备攻取荆南四郡的时候,就曾驻军在油江口,对这地方也是有感情,干脆给它改名“公安”!这地方就成了新的荆州治所!

42、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其中平原湖区占7%,丘陵低山区占1%。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海拔50-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与湖南省交界处。

43、但有意思的是,《三国志》中每当孙权提及此事,都不说给,而是借:“(鲁肃)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三国志.吕蒙传》)因为孙权很清楚荆州对东吴的重要性,他不愿放弃对荆州的话语权,说成是借,就为自己日后插手荆州事务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44、荆州作为富庶之乡及战略要地,始终都是州的规格。

45、刘备向孙权借南郡,即增大了版图和曹操接壤,又阻止了孙权攻伐益州,可谓一箭双雕。其实还不止,因为刚巧益州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矛盾升级,刘璋引刘备入川协助。

46、那么看荆州的瓜分情况:曹操占有1郡(南阳郡)、孙权占有5郡(江夏郡一部和南郡)、刘备占有5郡(江夏郡一部和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刘备没借荆州,只借了南郡当时孙刘处于联盟期,而刘备占有的荆南四郡地处山区,经济薄弱,原没有北方三个郡繁华,更重要的是江夏郡、南郡占据长江航道,而荆南四郡几乎没有发展空间。荆州七郡形势图

47、刘备从孙权的手中借来了南郡的实际控制权及荆州其他地区的暂住权,却不想交还出去,双方反复纠缠,终导致了孙刘联盟破裂。这才是“刘备借荆州”的真相。

48、孙权任命周瑜兼南郡太守,屯驻江陵;程普兼江夏太守,治所在沙羡(湖北省武昌县西南金口镇);吕范兼彭泽郡(江西省湖口县东)太守;吕蒙兼寻阳(湖北省武穴市东北)县令。

49、赤壁之战后的荆州,到底是谁的?刘备究竟向孙权借了哪些地方?是整个儿荆州,还是荆州的某个部分?恐怕绝大部分人都不甚了了。

50、刘备到荆州后,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两次向孙权提出借南郡,东吴鲁肃很有战略眼光,他竭力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则让刘备充当抗曹的战略前哨,二则以此向刘备表示友好。所以“借荆州”其实只是借了荆州的南郡。

51、紧接着,皇叔继续显示出他高明的政治手腕,向朝廷上表,推荐孙权代理车骑将军(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这个时候,荆州刺史刘琦死了,《通鉴》载,孙权以刘备领荆州牧。

52、当时,荆州刺史名叫王睿。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王睿被长沙太守孙坚所杀。王睿死后,董卓以汉献帝的名义,命刘表接任荆州刺史。但当时荆州的州治,也就是刺史衙门所在地南阳郡的宛县(今河南南阳)被后将军袁术占据。袁术和董卓是死敌,他岂能允许董卓任命的荆州刺史到宛县上任?所以,刘表只好将荆州州治迁到南郡所属的襄阳县(今湖北襄阳),并在此新设了一个刺史衙门。

53、此外,孙权还有另一层想法:只有完全占据荆州,控制长江中游,才能进一步保障东吴的安全;不仅如此,以荆州为跳板,足可继续向西攻取益州,这样就可掌握半壁江山,日后争衡天下、定鼎中原。这一点上,他和周瑜可谓知音。

54、曹仁驻守江陵,城中粮多,不易攻取。我让张飞率千人跟着你,你分二千人跟着我,我从夏水(流经江陵,向东汇入汉水)绕到江陵北面,曹仁听说之后,一定会逃走。

55、可以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

56、曹操想统一中国,名义上是为了汉朝,实际上是为了篡夺汉朝。他挟持着汉献帝以征讨"不臣″。于是,把刘备追到荆州。刘备曾经到处投奔,一来出身的身份特殊,没人倚重,因为皇上这时也是个无权无势的"孤家寡人",让曹操控制住,行事吃饭看人家脸色。自然给不了刘备强力支撑,刘备得到的其实就是一张空头支票。二是刘备又不安分,时时站起,时时败落,被人家追得妻离子散,兄弟天各一方。后投到宗亲刘表手下。

57、直到三分之势成型后,吴人认为赤壁之战是藉孙权兵力,觉得荆州应该归他们所有,于是才开始有借荆州之说,反过想当初孙刘联合拒曹的时候,刘备虽然有向孙权求援,孙权不也有求于刘备?孙权当时只打算救自身的存亡,哪有拿下荆州的想法呢?就如同《鲁肃传》所记载,关羽对鲁肃说“乌林之役,刘备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没脱下靴子,与孙权共同努力破曹,岂能徒劳而没得到任何土地呢?”这即是无法改变的论证,

58、孙吴: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江夏郡、武陵郡、天门郡、长沙郡、衡阳郡、湘东郡、零陵郡、营阳郡、始安郡、昭陵郡、桂阳郡、始兴郡、临贺郡、汉昌郡、西陵郡、固陵郡、武昌郡。

59、《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权稍畏之,进妹固好。”为了巩固和刘备的盟约关系,孙权主动把妹妹嫁给了刘备,由老刘的子侄辈一举成了刘备的大舅哥。

60、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刘备多,本来拥有的江夏郡,以及向刘琦投降的荆州的江南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

61、《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令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复以程普领江夏太守,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

62、不过,湘水划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孙刘之间的矛盾,更无法消除孙权染指整个荆州的野心,双方兵戎相见已经不可避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大将吕蒙趁关羽北伐曹操之机,突袭羽镇守的荆州三郡(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江陵守将糜芳和公安守将士仁不战而降,三郡被东吴占领。此后,关羽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迅速土崩瓦解,终遭到杀害,荆州大部并入东吴版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