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名句赏析
1、《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此句出自《行路难(其二),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
3、今天的金句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中的“望”字照应了前句“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表明诗人从恍惚转向清醒,他翘首凝望起月亮。“低头思故乡”中的“低头”这一动作描绘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表明作者在思念家乡的同时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李白名句赏析)。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躺卧在床,因生病而头脑昏沉的李白恍惚之中将照在地上的月亮误当成了因为冰冷而凝结出的一层秋霜。待他反应过来那是月光,便顺着光亮去仰望窗外的月亮。他盯着那轮月亮,想到远方的故乡此刻也处于这轮明月照耀之下,不知道故乡的亲人朋友现在过得怎么样呢。他缓缓地低下头,陷入深深地思念之中……千古名篇《静夜思》就这样产生了。
6、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他们花几十年心血,把3000年诗词曲的精华录入这套传世经典!
8、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晶亮月影。(李白名句赏析)。
9、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10、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11、10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12、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无愧于“诗仙”之美誉。
13、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1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
15、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16、诗句出自《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是诗中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所以诗人只能举杯销愁,在日渐增长的愁意中不能自拔。”贴切地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17、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18、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19、我们今天来说一个唐代的著名大诗人,他是盛唐里闪耀的明珠。身怀巨富,挥金如土,不到一年花光数了十万;游遍山川,广结好友,让杜甫、孟浩然都为之倾倒;沉迷喝酒,喝醉了以后,连皇帝的招呼都不管。但漂泊在外,他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流露出思乡的脆弱,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人物,大唐传奇诗人李白。你们看,我们的豆神魔卡里,诗仙李白是身穿飘逸白衣的仙鹤,右手持酒杯,左手执毛笔,背后背长剑,脚底踩青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20、「城南已合数重围」。战斗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
21、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742年(天宝元年),已四十二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南陵别儿童入京》,这两句是本诗的后两句,“如今我也要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像我这样的人又怎会被埋没一辈子呢?”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22、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白居易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23、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
24、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5、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26、诗人以行路之艰难比喻世路之艰险,抒发作者在坎坷仕途
27、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
2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赏析:这是一首色彩浪漫、气势豪放的写景诗,诗人描绘了一幅景象壮观的“庐山飞瀑图“。
29、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
30、脍炙人口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1、客居异乡的人,总多多少少有些思乡情结。白日忙碌时也就罢了,每当夜晚仰卧于榻上,周围的一切都静了,只有头顶那一弯月冷冷清清地陪着。此时能撩拨孤身远客的思乡情绪,看着自己身单影只,想着家乡的众多场景,不免感叹客况的萧条,年华易逝。
32、一部藏在古诗词里的中国地理,让孩子学习一举两得
33、这里是“我们爱古风”,爱好古风的小伙伴的聚集地。我们会每天不定时为大家推送古风歌曲、小说美图、汉服、美簪以及古风圈的新消息。欢迎大家在欣赏的时候与我们多多交流哦,掉节操调戏统统在行!哈哈,来者不拒!
34、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太子月。——王阳明
35、李白暮年写就此诗,一如少年。李白不老,由此可见。
36、作者: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作品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食,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酒看菊花。
37、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
3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另作“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9、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观景象,绝非肉眼可以穷极。诗人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40、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41、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42、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暴戾,表达了诗人对拉纤民夫的同情。「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二句具体地细致地表现拖船民夫的痛苦,骄阳,重役,乾渴,诗人抓住「水」这周围环境的典型事物,突出地表现了拖船民夫所受的煎熬和痛苦。
43、1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曹雪芹
44、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45、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琵琶记
46、那旧岁月里,你我也曾是相聚相知相爱。再寻不得,竟也是再见无期。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重温那段旧事,让我情何以堪。 文起之时,萧索的秋之意象为这忆情情不得的无奈心境做下渲染,读至此,叫人心中悲叹之意更胜。往昔,曾深爱相伴的女子,现下竟是再见无期。苦天涯隔人。更苦,我思念你至深,只是不知你是否也念我一丝。夜凉如秋,因有相思于胸,夜也难度,情也难熬。此处诗人做内心刻画,致诗哀婉动人。凄怨悠远,哀怨如诉,从文辞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无穷,从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无奈。
47、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48、温庭筠们主编了一本晚唐五代女子图鉴,遇见美的《花间集》,美了1000年
49、李白在扬州还收获了一位好友,两人决定结伴去江浙一带游玩,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下一期节目,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故事吧。
50、开篇“长安一片月”就交代了创作的背景,乃是中秋时节,长安城上的月光如洗,照耀着那个时代的人们。李白一开始就由月亮入正题,是见月怀古的典型写作手法。这样一片月光倾泻到长安城中,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下一句“万户捣衣声”给出了答案。相传古代制衣,需要先把布帛放在砧上,然后用杵捣之,称为“捣衣”。月夜星空,长安城中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侧面反映了人们生活和谐幸福的太平盛世。
51、月亮是美好的,我国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很多,而李白对月亮更是情有独钟。而这首望月的诗句,边塞味十足,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
52、再揭发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举。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市说海上有蓬莱等三神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药,于是始皇遣徐市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追求,数年无结果。
53、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
5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55、继《花间集》后,又一必藏词集来了——重磅推荐:《东坡乐府·雅集》“大语文”终于有了版本,曹文轩主编!近200篇古今中外名作+名师导读
56、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57、山围故国周遭地。潮打空城寂莫回。——刘禹锡
5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9、《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在七言歌行中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这首诗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60、当然,作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白的许许多多诗歌确实表达的是豪放旷达的思想感情,豪放旷达是其主流诗风。但是不是所有诗都表现的是这一种感情呢?我们在赏析他的诗作时,都要把其思想感情往这上面扯,给贴上“奔放”“豪放”“旷达”“浪漫”的标签呢?似乎这样才算品李白、品李白诗吗?
61、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高境界。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6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上李邕》
63、历史的嘲弄是多么无情啊。此诗虽属咏史,但并不仅仅为秦始皇而发。
64、古风(其三)·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65、“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
66、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