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书
1、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笑面人》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写作于1866-1868年,1869年发表。该作讲述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国。一伙童贩将一个10岁男孩遗弃海岸,逃离时遇难,当忏悔他们的罪行,将男孩的身世、证件封在一个葫芦里,抛到海上。此男孩便是誓死不与王权妥协的克朗查理爵士的儿子。
3、雨果在1827年完成了思想上的质变――转向了民主主义,并举起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大旗。
4、世间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人类漫长的苦难历程中,无数灵魂堕落了,丢失在无边的黑暗海洋中,而为悲惨的是那里没有援救。
5、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6、《〈克伦威尔〉序言》是雨果的创作进入第二时期的标志,他在这篇序言中正式与消极浪漫主义决裂。
7、他外祖父看马里尤斯安然无恙,答应了他和柯赛特的婚事。在两人成婚的第二天,冉·阿让将自己的身世向马里尤斯和盘托出,后者知道了大为震惊,对他冷眼相看。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离开了他。
8、"美丑对照与以丑为美都是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美丑对照原则主张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有效地突出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从而更为深刻地揭示出两个事物相反的本质特征。(雨果的书)。
9、的确,珂赛特是冉·阿让生命的重要支柱,我实在难以想像当珂赛特有了心上人之后,冉·阿让内心那种巨大的失落与痛苦,在他生命的后,他所能想起的还是和珂赛特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带着如此美好的回忆,他离开了这个悲惨的世界。
10、看雨果管理者南方的朋友圈,很正能量,有书店活动分享,有义工分享,有图书分享,有文章分享,有一些段落分享,甚至是自己的些许感悟分享。她的那篇(20我没读多少书),看了不止一遍,我想从中找到些许答案,但是可能我找到了,可能我没有找到,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位心中有大爱的图书爱好者,心灵传播者。
11、这也是为什么,《悲惨世界》开篇,大段描写卞福汝主教的信仰生活——它是开启整部作品的钥匙。雨果将这部构思四十载、完成于晚年的百万字巨著,称为“一部宗教作品”。
12、“四面体的鼻子,马蹄铁形的嘴巴,左眼上挡着浓密如茅草丛的眉毛,一个大肉瘤完全遮住右眼,牙齿横七竖东缺一块西少一角,赛过城墙垛口,一颗长如象牙的獠牙伸出长着厚茧的嘴唇,下巴劈开。”
13、因为“智慧要代替教义,舆论要推翻信仰,人们要摆脱罗马”。但神权有罪,建筑无辜。
14、点击《比切·斯托夫人:整个世界就像鸡蛋壳,已经被掏空了啊!》查看上一期推送。
15、在小说里,孚罗洛“一面打开密室的窗户,一面用指头指着圣母院这座大教堂,它那两座巨大钟塔的石头外墙和那庞大下部的黑黑轮廓高耸在满是星星的夜空里,好像是一尊巨大的、长着两个脑袋的斯芬克斯坐在城市的中央。副主教不声不响地观看了一会这座大教堂,接着叹了一口气,右手指着那本打开在台子上的书,左手指着圣母院,把忧郁的眼光从书本移向教堂:‘唉!这个要消灭那个的!’”(陈敬容译文)
16、“人们的眼睛一齐望着教堂屋顶,他们看到的景象异常恐怖。在比正中的圆花窗更高的那层楼廊顶上,在两座钟塔之间,腾起了一股带着无数火花的大火,一股猛烈的疯狂的大火,一阵阵夜风把它烧着的碎片卷刮到烟雾里,在那股烈焰下面,在那有三叶形木花边的栏杆下,有两个像怪兽的喉咙一般的石槽,不断地吐出两股滚沸的熔液,把银色的液体倾注到下面黑暗的前墙上。到达地面以后,那两股透明的铅液就四面飞溅,好像从成千个洞口里喷出来的水一般。在火光中,那两座巨塔呈现出了对照鲜明的两面,一面是红红的,一面是黑黑的,连同高耸到空中的塔影,显得更加高大了。它们的无数鬼怪龙蛇的雕刻,显出阴森森的样子,在摇晃的火光下看去,仿佛都在活动。那些雕刻的怪物好像在笑,水槽好像在号叫,火蛇在向火里吹气,秃鹰被烟呛得在打喷嚏。”(陈敬容译文)
17、《悲惨世界》不仅以细腻的文笔铺叙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低阶层的人们的生活写照,也对爱、善与恶进行了描绘。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结尾:
18、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宣传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19、这本书让人明白:逆境,让意志坚定的人灵魂得到升华,让意志薄弱的人变得丑陋卑鄙。
20、关于摄影,从来只知道直白的去表达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却从未考虑过摄影背后的力量。一场十贝(无所有处)的摄影分享会,一场关于西藏拍摄的分享会,将自己带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摄影到底要表达什么,要向观看者传达什么,还是仅仅的只是一张照片,可不可以除了是记录是表达外,还可以是一种思索,一种沉静的力量,亦或者别的什么。
21、小说《巴黎圣母院》刻画了多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如勇敢、善良、美丽的波希米亚青年妇女爱斯梅拉达,变态、阴险、恶毒的副主教孚罗洛,以及身残、志残却心地纯良的敲钟大汉卡西莫多,但很多评论家认为,真正的主角是那座建筑。
22、有同处社会底层的平民,如艾丝美拉达与卡西莫多,也有对立阶层的个体形象的美丑对照,如卡西莫多与克罗德、与法比,还有整个对立阶层的美丑对照,如贫民乞丐与贵族阶层,等等,这些对照错综复杂富于变化,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
23、卡西莫多是当时社会穷苦大众的典型代表。卡西莫多从小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口,他是一个有着“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的畸形儿,作者通过夸张的外貌塑造凸显出他的性格特点。卡西莫多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明显的变化:第一阶段,他被克洛德收养,每天负责敲钟,为报恩,他对克洛德言听计从,包括去绑架埃斯梅拉达;第二阶段,在遇到埃斯梅拉达之后,他真诚善良、忠实勇敢的本性被复活了,奋不顾身地去救处于危险中的埃斯梅拉达,并且不图任何回报,与克洛德、菲比斯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4、“人心是妄念,贪欲和阴谋的污地,梦想的舞台,丑恶意念的渊薮,诡诈的都会,欲望的战场。在某些时候你不妨从一个运用心思的人的阴沉面容深入到他的肚皮里去,探索他的心情,研究他的思绪。在那种寂静的外表下就有荷马史诗中那种巨灵的搏斗,密尔顿诗中那种龙蛇的混战,但丁诗中那种幻想的萦绕。
25、弗洛姆|王小波|毛姆|普鲁斯特|胡塞尼|卡尔维诺 |杜拉斯|奈保尔|黑塞|伍尔夫|诺曼·梅勒|加西亚·马尔克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王尔德|约翰·斯坦贝克|米兰·昆德拉|钱钟书|加缪|布罗茨基|村上春树|孟德斯鸠|威尔·杜兰特|罗宾・贝克|木心|叔本华|约翰·威廉斯|太宰治|古斯塔夫·勒庞|尤瓦尔·赫拉利|川端康成|拜伦|琼瑶|歌德|维特根斯坦|茨威格|梭罗|张爱玲|福楼拜|席勒|沈从文|马克思|简·奥斯汀|渡边淳一|东野圭吾|三毛|波伏娃|尼采|艾米莉·勃朗特|安·兰德
26、他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逐渐成了猛兽",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终身悔恨的错事,而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27、“世间没有一种无喽啰的权力,也没有一种无臣仆的尊荣。
28、在雨果开始写作此书的1829年,圣母院已经颓败到可悲的境地,几乎无人怀疑它就要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运动中被夷为平地。
29、中国老子、孔子的价值观是中庸的,有正面的、正义和积极的价值,也有消极甚至反面的、不正义的价值观,而中国的韩非子思想,几乎全是自私功利不正义思想,他们的书尽管谈不上高大上,但却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几面镜子,帮助中国人认识自己精神的历史由来。
30、巴黎两家书店的老板阿芒迪娜·阿杜安和安托万·博内公开呼吁捐出《巴黎圣母院》的销售所得。
31、冉·阿让出狱后,带着对社会的报复情绪,偷了帮助他的卞福汝主教大人的两个银烛台和抢了一个穷小孩的一枚钱币。而卞福汝主教面对再次犯错的冉·阿让,没有把他投进监狱,而是宽恕了他,并再次帮助他,冉·阿让产生了深深的内疚,这种内疚使他醒悟,并升华成更深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
32、当然,我的书店摸式是极其个案的,没有普遍意义,我认为若想使中国摆脱实体书店日益调零的现状,中国政府必须制订对学术知识实体书店一律补贴的政策,唯有如此,学术知识实体书店有了生存基础后,才能吸引到人才和留住人才,才能有条件使中国优秀的学者在实体书店这个平台上大有用武之地,终才能不忘初心的去保持书店应有的高贵的精神品质。
33、雨果通过《悲惨世界》,表达和宣扬了以″仁慈″、″博爱″来杜绝社会邪恶、改革世道人心的″人道主义思想″。
34、冉·阿让凭着自己过人的体力、毅力和智慧,与命运抗争,帮助处境悲惨的芳汀及她的女儿珂赛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资产阶级社会机器代表的沙威。
35、《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36、在后面参加的活动中,涉及音乐、电影、摄影等一些领域,而这些领域恰恰是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一群或熟悉或陌生的人,聚在一起,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聊聊摄影,在放松惬意中又能够有一些收获,当很多事情,从别人的视角,别人的思维来看待时,会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
37、《巴黎圣母院》中有几个典型的代表人物,其中埃斯梅拉达受大家的喜爱,很多读者都觉得她是一个的人。埃斯梅拉达在很小的时候,被吉普寨人从母亲的呵护下偷走了,导致游浪街头以卖艺为生。在卖艺为生的日子里,她经历过许多悲惨的事情,但她的内心却始终如同稚子一样,纯洁善良。
38、人终究是人,我们甚至无法自己在苦难中仍然保持善良的姿态,何以强求他人没有仇恨、幽怨,一心向善,守护住他们自己的灵魂?我们能做的就是原谅和救赎,救赎苦难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