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事三十则
1、司马迁《史记》有云:“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公元前489年,楚、吴两国陈兵陈国,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负函(今河南信阳)成为前线。居于负函的孔子师徒不得不告别于对他们礼遇有加、勤于问政的楚大夫叶公,接受楚昭王之聘,准备前往楚国都城郢都。(孔子故事三十则)。
2、我们小学学的一篇文章: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秋天到了,鸟们都各自忙开了,有的结伴飞到南边越冬;有的留下来,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修理窝巢,做好过冬的准备。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劳动。
3、抚着那人的头说:“叔叔,你一定走了很远的路吧?不然你的头发怎么这么乱呢?你一定是从蛮夷地区过来的,不然你怎么会这么穷困呢?”那人微微一笑,两颗七零八落的门牙凄惨地露了出来,说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4、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
5、他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学,但也特别注重向别人请教,一遇到不懂的,就问别人,这就是所谓“每事问”(《八佾》)。
6、“莫向外求”对企业如此,对个人更是如此,共勉之!
7、因此这人回来后并没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来是想去赎他出来的,可是一想,我赎了后,若去报帐,别人肯定要议论:以往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好。而在这种情况下,这人就可能会装作没有看见,不去赎人了。因此,此做法就阻碍了许多鲁国奴隶被人赎出,是错误做法。
8、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9、孔子在周京住了一年,就要回鲁国。临别前亲往老子的住处辞行。老子说:“富人送人峄财,仁人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老子说了很多宝贵的谚语,赠送孔子。
10、 项橐(tuo),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11、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1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颜回输冠
13、孔子出生时,混浊的黄河水,忽然清澈见底,这就是“圣人出而黄河清”的典故。
14、孔子想,我孔丘名闻天下,称圣华夏,今天还说服不了一个小孩,“是可忍,熟不可忍!”转念一想,“君子无所争”,我气度如海,有容乃大,不与小孩一般见识。便拿掉大儒的身价,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给我们借道。”
15、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16、别人就开始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收钱?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就表扬这一个学生,说这一个学生做得很对,这样就会使得更多的落水之人被救。
17、对待风险的管控的方面盲目自信,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就像宋襄公一样,自己什么斤两不知道啊?盲目自信!写到这里禁不住想起一些投资者看到化工形势好,就随便找了几个技术人员开始上项目,他们包括那些所谓的技术人员对所要面对的风险一无所知,一张嘴就是没问题,真不知道那里来的自信啊,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事情,不是说看点MSDS就能搞定的事情,所以在后面的项目评审也多次建议要对要上项目的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否则早晚要出问题的。宋襄之仁这个故事对于安全生产来说就是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管理能力,才能管控好大的风险。
18、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19、孔子一个人,住在外祖父家受教用功,寒暑不歇,数年不倦,颜襄把胸中的学问,逐步传给他。在十五岁时,孔子就能在心中立定求学问之道的志向。
20、“就是嘛,先生还特别懒,根本不让提问,你一问,他就吹胡子瞪眼睛。自打进了乡学,孩儿什么新知识也没学到,尽是自己温故而知新。”小小孔子不服气地辩解着。
21、说白了,艰难的人生,需要慈悲的情怀,适度的宽容,以及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的态度,这才是与人相处的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