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道变态难数学题
1、可是这样的“创新”背后真的有它存在的意义吗?
2、哥德巴赫猜想在中国异常的有名气,没什么的大事,陈景润是世界上接近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人。
3、正确答案分别是“有头无尾”和“接二连三”。
4、想破脑袋的题,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练习,每一道都能够做到认真分析一定可以在解题能力上大提升!
5、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高考数学后一道题的难度,就是用来难住一个尖子生是上清华北大还是上其他的重点大学。
6、王教授并不是完全否定奥数,但他指出,如今的奥数题已经偏离了初衷,更加注重技巧,并不是数学本身的逻辑推理和演算。小学的数学是给孩子打基础,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和分散能力,部分数学天赋比较高的孩子可以适当解答一些难度较高的数学题,但如果这些题目加入到孩子正常的练习中,并不见得是好事。
7、不得不说,小学数学题目中,很多已经严重超纲,达到了奥数的水平,不少家长认为现在小学数学已脱离基本数学的范本,很多问题都是脑筋急转弯式的试题,家长根本回答不上来。我的一个朋友是985大学毕业,孩子今年上二年级,见到面他也跟我诉苦,现在孩子的作业真是五花八门,有的时候孩子抛出来一个问题,家长竟然解答不了,还得去网上搜答案,说出来真是丢面子。
8、这也是基于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普遍缺乏这类的意识和精神,才做出的设计。这道题答案不且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9、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乙购进的件数比甲少1/而甲乙分别按获得75%和80%利润的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商品4件,甲原来购进这件商品多少件?
10、估计看到这个题目,很多网友的内心os是:“呃,怎么小学数学题,比退个押金都难?!”(10道变态难数学题)。
11、刻意练习的根本要求就是要逐步升级,每次突破一点点,并且集中分阶练习。
12、上课全勤,完成作业,微博粉丝数过千或原创转发过50即可免试;
13、如果把清华北大比喻成天,那么高考数学后一道题就是“南天门”,小伙伴们应该很容易能感受到登天有多难。
14、第六题:似乎...有点晕...我去躺一会儿...
15、不仅仅是数学后一题是这样,像物理啊还有化学生物啊都是这样的安排,而且呢这样的安排还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呢,首先让你看到的就是一些常规的简单题让你先练练手,找出做题的感觉,由简入繁就是这样的道理,总不能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那些根本就不可能答出来的题目吧,那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还会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这我都做不出来,后面的该怎么办呐,于是就慌了,结果可想而知呢。再说啦,后面的这一两个题目就是作为压轴题作为各大高校选拔学生的标准呢,没有一些稍微比较难的题目怎么有区分程度呢,这就是一种筛选和过滤。
16、高考后一题到底是什么难度?请自行脑补我完全懵逼的状态。
17、2017年6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进入面试环节,家庭关系写入考题|视觉中国
18、除了直观教学法加强理解能力外,还要教会化繁为简,分步骤按顺序做题。如下图所示,要想数清下列图形有几个,就要让孩子一层一层的数,并把每一层的数记录下来,后再相加,这样分步来做,可以大大减少出错率。
19、费马大定理和黎曼猜想已经成为整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M理论的几何拓扑载体。
20、霍奇猜想是代数几何中一个重要的突出问题。这是一个关于非奇异复代数簇的代数拓扑及其几何关系的猜想,几何关系由定义子簇的多项式方程表示。换句话说,它是“不管一座宫殿有多好或多复杂,它都可以用一堆积木来建造”。
21、现在我写出我的经历就是希望以后高考的考生们,数学考试时,试卷发下来,先不要看后面的大题,按顺序做就行,如果后一道大题很难就不要钻牛角尖了,该放弃就放弃,能屈能伸树木才能抵的过狂风。后祝愿今年所有的考生们能金榜题名。
22、这个定义够不够长?应该是高等数学书上长的一个定义了吧!其实对于通过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四步来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学生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么一个定义下来学生还是很懵,闹不清定积分到底是什么?因此在讲课过程中需要反复强调:定积分本质就是求和,是“无限细分”后的“无限累加”。总结以上提到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说哪个难理解,我认为极限、微分和定积分应该排在前面,函数和连续的概念相对要简单一些!无论怎么样,高等数学的特点就是高度抽象,因此很多概念都需要反复去思考才能理解概念的本质,毕竟高等数学都是建立在极限思想上的,而极限和基于极限思想上的无穷小量曾引发第二次数学危机,虽然目前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对于没有太多数学基础的人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23、另外在教授这类问题时,对于复杂的堆叠计数题,
24、黎曼猜想(或称黎曼假设)是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在1859年提出的关于黎曼函数(s)的零分布的一个猜想。德国数学家戴维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包括黎曼假设,数学家们应该在20世纪努力解决这些问题。黎曼假设也包含在克雷数学研究所提供的七个世界数学问题中。
25、33型中间没有面,两行只能有一个正方形相连,只有1种基本图形。
26、与老师沟通后才得知,这是为了调动学生兴趣自创的“emoji趣味成语教学法”。
27、一位名叫“@Yan居西安”的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个位数相加及十位数相加或百位数相加都不超过10的时候为0,有一组数相加超过10的时候为有两组数相加超过10的时候为有3组数相加超过10的时候则为依此类推。这个答案很快得到了多位理科生的肯定。
28、小伙伴们你们是怎么看的呢?你们觉得高考数学后一道题难吗?你们觉得哪个省的高考数学难呢?
29、受访的法学专家与律师则表示,司法的现实远比试题更加复杂曲折,这不过是“生活中的法律”。
30、试卷一曝光,就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谴责”。这类神考题在近的五六年内层出不穷,老师们花样多得让家长反应不过来。
31、例如上图中的第5题,因为有上排的直观画面支撑,孩子只要理解了“隔”或者“中间”的意思就不会做错了,但是如果变成数出错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32、该问题得到了学生们形形色色的回答:“船上船长大于18岁,因为未成年人无法开货船”、“小林你以后要自己认真回答问题,不要问别人”、“无法确定,绵羊与山羊的只数与船长的岁数没有关系,求不出来船长的年龄”……
33、另外一个佐证,就是很多年份特别难的试题,往往都是由竞赛背景的老师出的,比如葛军,人称数学帝,早年就是搞竞赛培训的,他的题目被认为是高屋建瓴,其实他自己的说法:我出的题目只是稍微灵活的考察了一下数学思想,大概就是数学竞赛一试的水平,也就是竞赛d入门的难度。
34、数图形的数量,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教学方法在于培养孩子按顺序观察计数的能力。
35、能发动的都发动起来了!却没!有!一!个!会!做!
36、别担心!为了能让你高效率的了解人类数学史,超模君精选了54名闪耀人类的数学家。
37、会做的话很简单,没找到关键的嘛就...据说有研究生也没做出哦!
38、我们杭州有个特级教师,叫蔡小雄,前段时间因为校长的事情搞得满城风雨,暂且不谈,我只是说一下他向我揭秘的关于高考数学压轴题的事情。
39、高考数学后一道题的难度在于,如果你没有一点逻辑的头绪,哪怕你试完了所有的几何求法、导数求法、概率求法、猜测法等等都找不到一点突破口,你会发现你被的那些tan/cos/sin或者函数公式、几何公式,完全用不上。
40、也许会有人认为问题被放大,有点上纲上线。但寓教于乐是智慧的教学手法,智慧在于其中“乐”的适量适度不把“教”的本质磨灭。
41、这个全市统考这么光明正大地“放水”,背后有什么深刻的用意吗?没有。
42、145+78+255 125×32 656-164-36
43、这个定义采用了无穷小定义法,即自变量在x0点的增量为无穷小时,函数的增量也为无穷小.形象地表示了连续性的特征.
44、根据图形可知,同时具备三个触角和一个三角形的才是外星人,到底是哪个,自己找找看吧。
45、子曾经曰过:思维不够开阔主要是因为书读得太少!
46、想要做出这些题目你就要向小朋友们学习,不用想的太深,而是培养发散思维。
47、教室里有11盏灯,灭掉了4盏,还有几盏灯?孩子的答案是11-4=但答案是错误的,因为灭了的灯也是灯,一位家长直接说,出题之人是误人子弟,数学是学会孩子计算,玩的不是文字游戏。一句话点出了学习数学的本质,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误导孩子,失去了数学的严谨性,更像是脑筋急转弯。
48、又是一年高考,对于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言,对高考数学试卷的印象基本为零。但依然真切地记得那年的夏天,坐在教室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战场上共同奋斗的感受。拿到数学试卷的第一刻,我做了个深呼吸,然后大概看了一下试卷的题型和涉及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努力的做好试卷,剩下的就交给上帝了。下面就要讲讲高考数学的后一题。
49、(2296+7344÷36)×4 1÷0.45÷0.9-7/8 0.36×((2+8)÷0.04)
50、由17世纪法国数学家皮耶·德·费玛提出。它断言当整数n >2时,关于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 没有正整数解。被提出后,经历多人猜想辩证,历经三百多年的历史,终在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彻底证明。
51、他认为,学生应自己去寻求答案,而不是获得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
52、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然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函数的定义,但是真正的从心里理解这个概念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53、▍爆料热线:0775/7832255「爆料奖,10元、20元、50元」
54、不少网友对这道“神一样的数学题”解题失败后得出结论:“出题的人才是外星人!”
55、那么这两个方面对于高考数学压轴题有帮助吗?
56、哥德巴赫在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何大于2的整数都可以写成三个质数的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所以他写信给著名的数学家欧拉,请他帮忙证明。但是欧拉直到去世才证明了这一点。由于今天的数学世界不再使用“1也是一个素数”的规定,原始猜想的现代表述是任何大于5的整数都可以写成三个素数的和。(n5:当n是偶数时,n=2 (n-2),n-2也是偶数,可以分解成两个素数之和;当n为奇数时,n=3 (n-3),n-3为偶数,可分解为两个素数之和。欧拉在他的回答中还提出了另一个等效版本,即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今天常见的猜测是欧拉版本。命题“任何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不超过a的一个素因子的个数和不超过b的另一个素因子的个数之和”被记录为“a b”。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 2”的成立,即“任何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或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之和”。
57、对于压轴题,其实这两年是在淡化,很多省份的压轴题并不难,只是中上难度罢了,而很多情况下,压轴题难度被均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高考不再把压轴题出的特别难,而是把难度分散到前面的若干题目中,取得一种平衡,其后果是:试卷整体难度提高,压轴题难度降低。
58、黎曼猜想和费马大定理已经成为整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M理论的几何拓扑载体。
59、圈圈圆圆圈圈,这是一道看图写数的题型,看到就想到了一首歌,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摆出了不同的组合,下面是一组杂乱无章的数字,后的括号是让孩子填出正确的答案,孩子看到这个问题蒙圈了,很多家长也失去了思路,关键是这仅仅是一道小学一年级的问题,很多家长不禁抓狂,一年级的孩子,有必要解答这么难的问题吗?这是锻炼孩子的什么思维啊,难不成现在就给孩子报一个奥数班?
60、等到现在面临毕业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大学生活是那么的短暂,时间是如此不饶人。因为即将面临毕业,我们学校隔三差五的就会有招聘会,学校美其名曰:我们要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就业,不用担心毕业即失业的风险,其实学校之所以那么卖力的进行校招也就是为了保障自身的就业率,打响知名度而已。至于招聘企业的质量,那就真是参差不齐了。虽说企业的质量不尽如人意,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不错的,所以我们这些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便整日奔波在投简历、面试、复试的路上。前两天我们学校招聘会,我看到了一个薪资待遇都极好的企业,便开心的拿着简历去应聘。本来以为这个公司既然来我们学校招聘多半也不会太过困难,毕竟是校招,我们又都是刚出炉的菜鸟,应该不会太过为难我们。结果去应聘才发现,人家是外企,需要本科学历,我当时就忍不住想要骂娘。一个破专科学校你找本科神经病啊!后来一想,不对,虽然是我们专科学校,但是也有很多本科专业。想到这突然便没了底气,灰溜溜的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我一直都在想,为什么我不是本科学历?为什么自己这么笨?为什么当初不更努力一点?正当我心里埋怨时,突然听到旁边的女生说你知道吗,今天高考耶!哈哈,不知道今年的语文作文题多变态,数学题后一道题多难呢?听到这我不由的停下了脚步,看了一眼大学的教学楼,心里不禁感叹到原来我离高考已经过去了两年了啊,当初为了备战高考可是没少受苦呢?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努力了一场,也不算辜负了自己。高三时我数学是做好的,理综也挺好,语文勉强过得去,就英语从来都是40多分。因为高三了,很多科目都已经补不回来了,所以我们老师就教导我们说快要高考了,弱势学科现在补也来不及了,现在就专攻强项,弱势的就先放放吧!所以我基本上每天都在数学的题海中奋笔疾书。虽然我的数学已经很好了,可是还是有很多的大题,做的令人崩溃。数学题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拿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送分题。后面的大题前几道还是挺简单的,但是越往后的大题越难,就像爬山似得才开始还是精力充沛的往上爬,但是越往后,山越高坡越陡,越难爬。后一道数学题真是尤其的难做。像我的数学成绩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可是后一道大题,大都时候我也是力不从心。后一道大题第一问还好说,可是第二问第三问简直就不是人做的,感觉出题的人就是变态故意来刁难我们。老师也都知道后一道大题十分困难,就经常在班里说,学习好的同学,后一道大题可以专研专研,学的一般的可以试试第一问,学习差的就别看了,反正你们学的差的也做不出来,白白浪费时间还不如检查检查前面的,多对几道选择题。虽然老师说的话不是特别中听,但是却也不无道理,后一道数学题当真是很难。我之所以高考失利,数学真是占了很大的原因。考数学的时候,发下来试卷我习惯先把所有的题先看一遍,结果看到了后一道大题发现没有任何思路,于是心里就开始没底了。以至于做前面的数学题的时候心里都在想着后一道大题,结果后前面的试题都没做好,后一道大题也没做出来。高考成绩出来数学没及格,别的科目也没考好。我高考失利虽然并不全是数学的原因,但是确是因为数学没做好,让我后来的考试紧张,导致我高考失利上了专科。
61、费马大定理,也被称为“费马大定理”,是法国数学家皮耶德费玛在17世纪提出的。
62、答案是题目的意思是数等号前面数字的圆圈,“8”有两个圆圈,“9”有一个圆圈。
63、刷题与思考兼顾,题肯定是少不了的,里方法众多,单靠老师讲几次肯定难掌握,所以多多刷题.同时要学会思考,题目千变万化,但本源的知识是不变的,同学们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归纳一些典型题型,这样刷题才会有效率.
64、如果说上面的概念都很抽象的话,那么微分的概念则更为抽象,因为每次讲完这个概念后,很多同学并没有搞明白概念说个什么,也许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能力有较大区别,但是不能否认微分的概念的高等数学中抽象的、难理解的概念之一。
65、借书问题,要分清让计算借书的人,还是借出去的书。
66、91×3+3×19 67-8 +33 853-147-253
67、畅游纵横人类文明的《数学之旅》就在这里!你确定不了解一下?
68、有些计算问题是确定性的,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只要你一步一步地推导公式,你就能得到结果。然而,有些问题不能一步一步地直接计算出来。例如,寻找大质数问题的答案不能直接计算,结果只能通过间接的“猜测”获得。
69、尽管黎曼猜想不如费马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有名,但它在数学上比后两者重要得多。这是当今数学界重要的数学问题。基于黎曼猜想(或其扩展形式)的建立,今天的数学文献中有1000多个数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