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顾宪成的名句【文案102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03 18:10:58

明朝顾宪成的名句

1、  这是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时留下的一副对联。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以此劝学生要好好读书,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更进一步,说明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要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劝勉读书人要心有国家,体现了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明朝顾宪成的名句)。

2、按照常理,即使是同等品级的宦官,地方官也不敢得罪,这一点从《大明王朝1566》中江南织造局总管杨金水(宦官)和浙江巡抚、布政使之间的尊卑关系就能看出。

3、历史发展到今天,生产力高度发达,粮食产量早已能够将全球之人免于饥荒,可仍然有人在挨饿,学者将此称之“制度性贫困”。不是资源匮乏,而是分配不公,有人宁愿将粮食倒进海里也不愿拿去给灾民纾解饥荒,为什么?因为人的优越感只有在贫富对比之中才能体现,为了保持这种快感,一部分人制订各种政策、条款,收买专家学者为其摇旗呐喊,文过饰非,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种游戏规则所蛊惑,入其彀中,不能自拔,离良知越来越远,为那些人为预设的“梦想”消磨一生,乐此不疲……

4、P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朝顾宪成的名句)。

5、阳明心学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儒学正脉,他吸收了佛、老二者之精华,借用儒释道三棵大树,酿出了自己的心学之果,终在致良知上归宗。

6、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7、谎言成为维系一切的基石,只需轻轻一推,这座填充着豆腐渣的违章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8、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卷首语)

9、势立威,术驭臣,法制民,由此整个国家成为一台高速运转的、君主的个人电脑。

10、寓意:礼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和践行的,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11、顾宪成创立了东林书院,并以东林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论辩、研讨、撰文、出书,对王守仁“心学”及王学末流在道德修养和认识论方面宣扬的种种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进行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从而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

12、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出生于无锡县泾皋里(今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张泾)。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为“东林先生”。历任户部主事、吏部主事、桂阳判官、处州推官、吏部文选司郎中等职。他抱负远大,为人正直,不附权贵,孜孜国事却被罢官。他讲学东林书院,从而形成东林d。

13、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译文

14、看过《移魂都市》、《异次元骇客》等科幻电影就会明白,人类集体感知到的这个世界有可能只是一套制作精密的程序,你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罢了。

15、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评朝政而被贬斥的官吏。他们不顾道路远近,纷来沓至,人数之多,竟使东林书院的学舍都容不下。

16、释义: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前面的横木上。横木与车辕衔接的活销叫作或者。车子没有它们,自然无法套住牲口,也就不能行走。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德,就好比大车小车没有或一样,如何能立身处世呢?

17、当年的学生皆由四川省内各府按比例在秀才、贡生中选送,书院择优录取。但和锦江书院不同的是,尊经书院并不以科举为目的,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书院创设之初,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原拟设天文、地理、算学及格致等课,但终因偏安一隅,风气未开,“海归”师资不够,终沦为经、史、词章人才的培养之所。

18、周敦颐说,太极就是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19、1892年,近代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唐才常从湖南长沙来到成都,虽然发现当时四川的文风,尚离锐意革新的湖南有差距,仍不忘称赞:“四川尊经书院书籍甚好”。

20、民主政治是人民做出政治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的政治体制,但人民有时候是好逸恶劳、自私短视的。因此,没有与之匹配的文化土壤和规则意识,民主政治只能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21、在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中,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政,虽然“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张澜却能在每一个朝代都身居要津,拥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声誉。显而易见,这与他早年在成都尊经书院所接受的儒家文化,格致熏陶有着密切的关联,影响实在太深,因为那时的师生皆以学问道义,家国天下相期许,学子以古代士者的精神相砥砺,胸藏锦绣,笔走龙蛇,才成就了他后来在四川,乃至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也为后世留下了可以缅怀与学习的范式。谨此举偶。

22、1865年,骆成骧出生在四川资中舒家桥一个贫寒农家,他的父亲虽是个农夫,但却不甘心让儿子过一辈子贫苦的生活,他督促年幼的骆成骧学习圣贤之书,希望骆成骧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而光耀门楣。骆成骧9岁时,随父亲到了成都,就读于锦江书院。很快,骆成骧就显露出了他“初为文字,即惊宿儒”的过人才华。五年后,年仅14岁的骆成骧应州试,考了个第成为“县案首”,被当时的名儒王闿运所器重。当时王闿运担任尊经书院山长,骆成骧随即入院读书,并拜王闿运为师。

23、P73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24、咸丰七年(1857)增附课生28名,外课名额不限。学生总人数已逾200人。历任山长有顾汝修、敬南华、张晋生、侯度、姜锡嘏、易简、彭端淑等著名学者。“锦江六杰”之一的李调元,“文名籍甚”的举人张邦伸等均为院中高材。时光流转,这一巴蜀文脉传承不断,延续到了清末民初。

25、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26、1580年(万历八年),顾宪成赴京参加会试,又被录取在二甲第二名,被赐进士出身。

27、人,是要有些信仰才能支撑着活下去的。没有了大义可以选择苍生,如果连苍生的代言人于谦都落个鸟尽弓藏的结局,那么路在何方?像庄子那样身如不系之舟,脱离这“曳尾于涂中”的苦海?两千年来,无数的人都这么做过,刘伶醉酒,阮籍狂狷,他们真的快乐吗?

28、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29、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30、当像狗一样活着都成为一种奢望时,反抗便是的出路。或许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反抗意识并不那么强烈,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任何一种选择都要强于继续忍受剥削,更何况来人的说辞那么具有诱惑力和煽动性,不走何为?

31、说白了,法就是明确奖惩的律令,什么该奖,什么当罚,严格执行,利用人性的趋利避害,驱动其自私自利的特性来为君主服务。

32、寓意:我们要学习仁人志士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危亡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国之情。

33、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34、古代食盐就是黄金,盐商就是今天的房地产商,准入门槛很高,需持“盐引”方能向政府买盐,再运到偏远地区贩卖。“盐引”相当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是所有人都能搞到的。

35、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6、清代的锦江书院有讲堂、学舍等。诸生挑选秀才以上生员。教学要求“先经义而后时文,先行谊而后进取”。采宋王安石“三舍之法”,实行正课、附课和外课。初定正课、附课生各50人,外课生视成绩和正、附课生名额盈缺而定,先约20人左右,是为候补。膏火正课生月给米5斗、银5两,附课生减半,外课生无。康熙六十年四川提学方觐增建讲堂、学舍,增加生额,扩大规模。

37、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38、历经风雨如晦的朝廷,乱象纷呈的舆论,光怪陆离的一切,时代终于选择了王阳明,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39、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曹雪芹

40、商业社会每天都在播放催眠曲:努力工作,努力消费。似乎不工作就是废人,只能选择工作到退休,拿着仅够糊口的养老金,等待死神的降临。

41、大意: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此话告诉我们,人不能做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要像明朝的顾宪成所说的那样,不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且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也要“事事关心”,也就是要“心系祖国,胸怀天下”,做到既“读圣贤书”,也“闻窗外事”。

42、不要被历史故事所欺骗,伯乐相马这样的美谈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正是因为它极其少见,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3、顾宪成,字叔时,是明代思想家,东林d领袖。明朝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东林书院,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顾宪成也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原来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44、1586年(万历十四年),顾宪成的弟弟顾允成也考中了进士。贬官外放1587年(万历十五年),明朝考核京城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管考核事宜。工部尚书何起鸣在纠正考核的过失中,辛自修因不对执政大臣之意获罪。给事中陈与郊秉承旨意弹劾何起鸣、辛自修,实际上是攻击辛自修而庇护何起鸣。于是二人都被罢官,并责备了检举何起鸣的四位御史。

45、3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46、3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古今小说》

47、中国文化是一种早熟的文化。诸子百家一上来就把每种思想都说尽说透了,搞得后人只能做些注疏索引的工作。“原心推罪”本身没有错,我相信随着人类的发展,后断案的方法还是会依托技术的革新、制度的完善以及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回到“原心推罪”的路子上来,毕竟这是精确人性的定罪方式。

48、世人良知不能明觉,所言所行总是缺乏远见。有人领悟了一点新思想就沾沾自喜,既而有怀才不遇之感;有人为了贯彻执行自己的思想,不择手段乃至付诸暴力,结果呢?

49、读一读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体会一下他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措辞就能明白,一个有才华的人,想要得到大人物的赏识,甚至是接见,都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50、良知不能明觉,其人必将浑浑噩噩,愚昧无知,骗人并遭人骗,害人又被人害,其性格亦将走向偏执狭隘,自私独裁,终沦为欲望和他人的奴隶,昏聩一生。

51、释义: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表达了鲁迅愿意为国捐躯、矢志不渝的决心)

52、阳明顿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53、◆(01先秦篇)历朝历代名篇名句,好学生都会背!

54、史料记载,锦江书院创办于1704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下诏改“书院”为“义学”。

55、话说回来,那年月,成都府乃天府之国的重镇,为求学问,读书人心向往之,因而书院多,底蕴深,无它可出其右,为全国之首。阡陌深巷里的翰墨飘香更是一道久违的风景。以墨池书院为例,与芙蓉书院原仅一墙之隔,两院同在青龙街,朗朗读书声彼此相闻,且共享着老成都的一处人文胜地,即扬雄洗笔池(又叫墨池)。这就是墨池书院的渊源,似比芙蓉书院历史更为悠久,相传是川西平原上百姓为纪念西汉的大文学家扬雄而建。在这之前,“墨池”的由来亦颇具传奇色彩,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10年,张仪和张若建筑成都府的城墙时,取土遗坑成为龙堤池,即是墨池的前身。

56、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57、且与锦江书院一样,稍后的尊经书院也是一所官办书院。1874年,著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来到四川,主政教育,创办了尊经书院,是今日四川大学的另一主要历史源头。在它之前,蜀中的高学府是康熙四十三年(1740年)设立的锦江书院,当时已有逾百年的办学历史,曾经培养出著名学者李调元等才俊。但锦江书院的课业以八股文为主,主要是为了培养科举人才。在近代中国大变革的格局下,显得越来越不适合时宜。为此,川籍洋务派官僚、曾为工部侍郎的薛焕等十余人倡议,四川总督吴棠与四川学政张之洞筹划,在成都南校场的石犀寺附近修建了这所新潮的尊经书院,以“通经学古课蜀士”为培养圭臬。薛焕担任了书院第一任山长。

58、由于顾宪成在学界、政界都有很高的声望,所以慕名来请教他的人很多。顾宪成不顾精力有限,对求学者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热情接待。后来,他看到前来泾里的人很多,小小的泾里镇上,连祠宇、客栈和自己周围邻居家都住满了客人,还容纳不下,就与长兄顾性成、次兄顾自成及弟弟顾允成商量,在自己住宅南边造了几十间书舍供来人居住,夫人朱氏给学生们烧饭做菜。泾溪南北,昼则书声琅琅,夜则烛火辉辉,一派夜以继日奋发攻读的景象。许多已有功名、才学不浅的学者也慕名前来求教顾宪成。 

59、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王梓坤

60、知行合一就是告诉你:不要因为走了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61、顾宪成创立了东林书院,并以东林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论辩、研讨、撰文、出书,对王守仁“心学”及王学末流在道德修养和认识论方面宣扬的种种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进行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从而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

62、正如雨果在《九三年》中所说:“真正的革命观点是不指控任何人。谁都不是无辜者,谁也都没有罪。”

63、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64、知识和理论,其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物质的富足,精神的享受),如果与这个初衷背道而驰,将之变为利益集团的工具、喉舌、遮羞布,致使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矛盾越积越多。这样的知识和理论,要之何用?

65、所有的经典都不过是对“我心”的记载,是各人的心路历程。因此对它不能当作教条来顶礼膜拜,而是取其益者用之。

66、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不想浑浑噩噩白过一生者,的途径、不二的法门就是去绍兴,去找王阳明——这是那个年代几乎所有人的共识。

67、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习惯了自我欺骗,从政府到人民。

68、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69、当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后,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终的结果便是否定人心,肯定道心。

70、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译文

71、事在人为:一年可以等于二年、三年,例如每天用八小时读书;反之,三年也可以等于一年,甚至比一年还少,例如每天只用五六小时以下读书,我决心每天用十六到十八小时翻阅中国历代文集。——蔡尚思

72、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73、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74、于是徐兆魁在奏疏上攻击顾宪成,肆意诋毁。声称:浒墅有条小河,东林d占用其税收作为书院的费用。税使来检查,东林就以文书招请,假使税使没有应邀前往,也必定给予丰厚的报酬;讲学所至,仆人随从如云,县令命令馆舍予以供应,没有二百金办不到;聚会时必定谈论时事,郡邑做事偶然与他们意见不同,必令郡邑改正;收受贿赂。

75、读史越多,越会悲哀地发现,以史为鉴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变了,制度变了,表面那一层都变了,可里面的内核永远不变。魏忠贤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换个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焕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身边那些不懂政治却想玩政治的人终都被政治玩得很惨。

76、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一句话说了两千年,大小制度改了无数次,终有今日之民主共识。当民主政治在全球攻城夺池,遍地开花时,有人认为人类历史已经终结。在他们看来,自由民主制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后一种统治形式。然而,即便如此,谁也不能打包票说,人类可以坐享民主之成,从此一劳永逸。因为人性没有终结,因为任何制度都不如人性古老,但都比人性更早消亡。制度不是重点,无论独裁还是民主,抑或其他形式,皆出自人性。

77、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题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78、当所有事物都商品化后,人本身就丧失了价值,整个社会将会被冲垮。

79、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孟子》

80、老成都的潜溪书院,创办于清乾隆年间(1747年),迄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华阳县中,1950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三中学,有过她书声朗朗的岁月,闻名遐迩。其实,她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外省浙江兰溪市横溪镇的宋濂祠堂。

81、就在夫子庙旁,阳明的学说开始走俏,以至于秦淮河上的妓女在完成了本职工作后也能和顾客探讨一下“朱陆异同”。然而,酒逢千杯知己少,在这个平庸的时代,人皆以奇谈怪论吸引眼球,外在的信息不辨真假,但以猎奇为乐,谁又能真懂阳明之心?

82、寓意: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我们要做诚实守信的人。

83、曾经,我羡慕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爱情,迷恋贾宝玉和林黛玉桃花树下读西厢的意境,然而现在我明白了,男人之间那种抛却一切私心杂念,心灵契合,相互欣赏,相互提携,并肩共进的友情更显弥足珍贵,更值得激赏。

84、这次改革,从学制、学习内容、教材使用、教师选择等方面都有重大变革,尤其以学生学习内容的改革为,即由以前的《诗》、《书》、《易》、《仪礼》、《春秋》、《论语》等儒家经典变革为学习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其办学格局亦更接近现在中学的格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先进的科学、民主的影响,这为后来四十年代学生运动在四川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85、在世俗社会里,兴办书院的目的本是为了科举考试,为学子铺就一条仕途功名之路。但有眼光的士林鸿儒却认为,官学一旦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就严重丧失了教书育人的能力,并日益走向腐败和衰落,这对今天泛滥成灾的当代中国应试教育,仍有“殷鉴”之意。

86、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透过昏黄的纸窗,我仿佛看见阳明和徐爱二人正在促膝长谈,没有名缰利锁,尽弃一切俗欲,时而激烈辩论,时而抚掌大笑。往来古今,四极八荒似乎都已凝滞在此时此地,寰宇之间,只有他师徒二人的交谈之声,讨论着世间朴素、纯粹的道理,不知东方之既白……

87、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88、顾宪成在居家讲学的同时,还经常到苏州、常州、宜兴等地去讲学,经常与苏州、松江、常熟、太仓、嘉兴、宜兴等吴中学者聚会于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畔研讨学术。在讲学活动中,顾宪成迫切感到必须有一个固定的讲学场所,将分散的讲学活动变成一个有系统有组织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万历三十二年(1604),经顾宪成和其弟顾允成的共同努力,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遗址重建东林书院。东林书院是宋朝学者杨时讲道之处,历经风雨,已经残破不堪。重建工程开始于这年四月十一日,至九月九日告竣。顾宪成又亲自为书院讲会审订了宗旨及具体会约仪式,这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开始在东林书院讲学,制定了《东林会约》。

89、生命的无意义,迫使人去创造自己的意义。不管黑暗多么广阔无边,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光明。

90、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91、(2)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爱因斯坦

92、错过了王阳明,中国停滞了数百年;得到了王阳明,日本有了明治维新。

9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94、此联为明东林d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95、寓意:每一个老百姓对于国家的发展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96、出处:清朝康有为《大同书‧绪言〈人有不忍之心〉》。

97、3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98、时光流转,到了清代,只有锦江书院、芙蓉书院、墨池书院、潜溪书院、尊经书院得以重建,民国初期先后改制为新式学堂,数度易名或迁址,逐渐演变为四川名校,时至今日尚可追寻到她们过往的身影。

99、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100、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dǔ)于时也。——《庄子集释》

101、王守仁和小钱俩人对着竹子,神色凝重地坐了下来,从早到晚,四目圆睁,望穿秋水,尽心竭力地去格其中之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