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一年级简单【文案64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03 17:31:47

成语典故一年级简单

1、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2、正如《中国成语大会》年度总冠军唐蕊所说的那样:

3、(提示)比喻自以为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4、学习成语绝不能靠死记硬背,密密麻麻的成语书适合做词典,不适合给孩子学习成语。

5、三国时,为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后来孙权要收回,可刘备不愿归还。周瑜设下美人计,招刘备来东吴与孙权的妹妹结婚,然后扣住刘备,逼他归还南郡。刘备按诸葛亮给他的藏在三个锦囊中的三条计策行事,结果在他的保护下,安全地回到了荆州。

6、师:如果我们不看《画龙点睛》这篇课文,你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咱们怎样快速记下来呢?看课文第一句,交代了谁?

7、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匡衡,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蜡烛和灯油,晚上无法看书。他发现隔壁富户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里被照得通亮,就偷偷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光亮就从这个小孔里照过来。匡衡就在这光亮下刻苦读书。他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8、从那天开始,楚庄王振作起来,认真治理国家,楚国也渐渐强大起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春秋五霸。

9、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

10、“博学先生教成语“,附上每个成语的解释及真正的出处介绍;

11、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12、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庄王说:“我有个谜请大王猜猜。”庄王说:“你说吧。”伍举说:“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13、此后,苏轼发奋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已学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当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对当时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一律不加录取。当他看到一篇《刑赏忠厚论》时,十分高兴,便准备取为第一。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谁写的。他想了想,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巩之外,可能不会有别人了。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苏轼的卷子判为第二。等到发榜公布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14、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15、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一片混沌,像一只大鸡蛋。而人类的祖先盘古,顶破了“蛋壳”。其中轻而清的物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变成了地。盘古头顶天,脚撑地,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盘古也高一丈,用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任务。

16、(4)一个没有经风雨,见世面的人,就似井底之蛙一样。

17、更难得的是,每一笔都是作者的手工绘制,和某宝上那些粗制滥造的图画成语书一比,高下立见。

18、(提示)比喻事物自然,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19、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刘备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快乐。”从那以后,人们就用如鱼得水来比喻遇到了和自己十分投缘的人,或者是遇到了对自己来说很合适、很舒服的环境。

20、这样的一套成语故事书,30本团购价109元,赠送成语游戏卡和简笔画教程,家里有2-8岁想要进行成语启蒙的娃,可以放心入啦。

21、“别做梦了,还是快点找虫子吃吧,不吃早饭对胃可不好。不过话说回来,这里的虫子到是够我们吃一辈子的。我哪也不想去。”

22、对于初学的孩子而言(低龄、低年级),要从情节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介绍,历史专业词汇尽量少,要以孩子能理解为主。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成语,才能记得牢,用得正确。

23、但是由于要求孩子们掌握的成语数量极多(多达1000个),考察的内容十分广泛(音、形、义上均可拓展出题目),加上现在的现实、网络环境喜欢乱用成语,所以成语就成了孩子们语文考试中失分率高的项目之一。

24、从前。有一口很深的井。里面住着两只青蛙。一只叫小绿一只叫小黄。他们从来没有出过这口井。天天看着和井口一样大的天。常常幻想着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终于有一天。来了场暴风雨。雨水把井填满了。他们趁着这个机会跳岀了井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美丽的画面。在这里有花,有树,有河,有草。他们觉得惊奇,于是他们决定到其他地方去看看,闯一闯。小绿去了一片森林。这里有小鸟,小虫,小鹿还有许许多多它的同类,让小绿交了许多朋友,开心。于是小绿在这里住下了。而小黄去的地方。却是另外一个世界。他来到一个有高楼,有大厦,有房子,有飞机的地方。他来到这城市。这里有很多的人。喜欢吃野味儿。比如说"青蛙"。它害怕自己有一天也变成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还不如井里安全。于是。她就想回到井里。从此井里只有一只青蛙了。

25、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牢固,又说矛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如何?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26、有一年大旱,各处的井水都枯竭了,唯独这口井里还有井水。于是,人们纷纷到这里来打水。

27、一组(三个)成语故事,文体相同,老师们熟悉的教法是举一反即重点教学一个成语故事,然后用这样的学法学习后两个成语故事。宋老师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细细思考,这就是宋老师的高明之处。这种举一反看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其实收效不大,因为虽同样是成语,但因其每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方式、蕴含的道理各不相同,所以有其鲜明的特殊性,成语故事中的这个“一”,其实是不具备让学生反“三”的“一”,因此,学生有“一”,未必会类推至“三”。

28、师:大家都比较喜欢听故事。一般故事要讲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先来看《自相矛盾》这个故事的起因(板书)。介绍一下——(生:)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

29、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30、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并揭示出故事背后的人情世故、寓意,启发孩子提出自己对人和事的见解。

31、师:题目《丰子恺画画不要脸》我们可以用成语——(投影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哪个来点赞!?哪个比较合适?

32、有几个人闲来无事,在一起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人对周围几个人说:“吃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不过,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可以健脾,但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

33、原来在边上看戏的吃瓜妈妈也不得不出手了……强悍的妈妈把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配上了画,索性把这些故事编成了一套书。

34、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35、⑤接腋(yè)持颐(yí)指水的深度可以托浮住两腋和双颊。颐,面领。

36、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辛弃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镇江府知府。不久,这位爱国英雄在忧愤中病逝。后来,人们以“大材小用”作成语,比喻才能高,职位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7、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38、唐朝诗人王勃应邀参加滕王阁落成的宴会,有人倡议为滕王阁做序,宾客纷纷推却。王勃沉思之后,挥毫即书。起初众人都一笑置之,但写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众人皆拍手叫好,夸赞他为当今的才子。

39、(提示)比喻要鼓足干劲,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40、写错别字、张冠李戴、望文生义乱用成语.......在爆笑之后,我不禁为孩子们担心:孩子的成语学习,真的能这样放任下去吗?

41、  有一天,荷花仙子突然对张老汉说:“爹啊,我就要离开您了。哥啊,你要好好照顾咱爹。”那爷俩不知她为何说这话。等到半夜时辰,有天兵天将下来催促,手里都拿着闪闪的刀枪。荷花不忍心惊动爹和哥哥,悄悄地出了屋。来到门前的清水池里边,洗了把脸就离去了。她想起张老汉的养育之恩,不觉泪流满面,那泪水滴到水里,随即长出一片荷花来。她咬破手指,在手绢上写下几个字,抛下就随天兵天将离去了。

42、孩子可以做一些延伸活动,除了临摹书中的人物,还可以做一些黏土的小手工,趣味满满,还能充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43、(成语故事)很久以前,一只生活在废井里从没有跳出井来的青蛙,有吃有喝,觉得很满足。一天他好奇问路过的海龟天有多大。海龟告诉他天是如何如何广阔,青蛙不能理解海龟所描述的,总认为天只不过井口那么大。

44、除了绘本,还配备了120张成语学习卡,用于亲子成语学习互动,把每个字拆开反扣,拿出一个字,让孩子说出和这个字有关的成语。也可以把每个字朝上,妈妈拿出一个字,让孩子拿出剩下三个字组成成语。

45、有一次,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发现了画面上是一个个大坑深陷在草地里,我不以为然的说:“诶,这不就是一些煤矿坑吗,有什么的?换台换台,真不明白,这也可以上电视啊!”爸爸妈妈都不约而同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和平时的不同,但我当时还不懂。他们默默地调台了。后来我才从书上了解到,原来那是驰名中外的四川天坑。在那里,共有26个连续的天坑,大的直径约40米,深不见底。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爸爸妈妈看我的眼神为什么是那样的了。

46、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47、①埳(kǎn)井坍塌破废的浅井。埳,同坎,坑穴。

48、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医生。医生对他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却会伤脾。”那人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枣,问道:“那么吃枣呢?”医生说:“枣补脾,可是会伤害牙齿。”那人说:“我有办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说完,他把枣一口吞了下去。

49、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50、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51、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52、(提示)本意是形容美丽的景色。后来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53、不过,它跳了起来说:“还是外面好玩。”井底之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容易受自己生活的环境限制,不能客观的看待事情。我们自己可不能做一只井底之蛙啊!

54、(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也作“滴水穿石”。

55、消息传来,东魏的元姓都很害怕,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他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

56、“在他们打水的时候,我就吸在水桶边上,然后他们会把我拉上去的。”

57、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58、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犯人的处罚。那些犯人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人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老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害怕。

59、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60、(成语示例)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

61、随书附赠的简笔画教程,提升孩子的成语兴趣,还可以帮助孩子复习刚念过的故事。

62、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63、每本书都是一个成语故事,在每个故事后,还会附上每个成语的解释及真正的出处介绍,以及意思相近的成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