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乐事谁家院翻译
1、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赏心乐事谁家院翻译)。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观赏,由物及人,一种自怜的情绪油然升起。
3、南朝谢灵运有言曰:“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而在这首诗里,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四者皆已全。如此看来,本诗标题Vergnügungen的中文翻译虽仅仅是“消遣、娱乐”,而将其译做“赏心乐事”确实是不二之选。
4、一位大学生站起来问我:“虽然你说昆曲怎么怎么好,但现在只是老年人喜欢。我们青年人不喜欢,那昆曲现在应该怎么办?”我只回答了他两句话:“第你也会老的。第昆曲已经等了你六百年,不在乎再等你三十年!”
5、台湾结束戒严之后,一九九一年春季我回母校台大讲授“明代文化意识史”,综合探讨明代三百年社会经济与文化意识演变的关系,全面融入一切明清文献(包括戏曲小说)与书画园林实物遗存,探索明代的生活环境与精神心态。同时也开始研究茶文化自唐宋以来的历史转折,企图厘清茶道的传承,分析茶饮的物质性习俗与精神性礼仪的关系,并由此对陶瓷茶具的物质文化与审美品位发生兴趣。一九九八年我来到香港创办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规划中国文化教学的新方案,策划全方位的中国文化讲座,同时自己投入茶文化、陶瓷下西洋、昆曲传承等大型研究项目,结合了文化意识史与物质文明史的研究。当今学术研究出现专业范畴过于单向钻研的偏差,使得不少学者呼吁“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的研究法,其实与古人强调的“文史不分家”有异曲同工之处。我认为,中国传统的人文教育值得借鉴,必须文史哲兼通,结合现代西方的实证主义探索方法,才能高屋建瓴,达到跨学科研究的理想成果。
6、2010年世博会上,中日艺术家合作演出。两国非遗表演项目昆剧与能剧对话,碰撞出《朱鹮的故事》,上演近7000场次。
7、当我们坚守传统时,我们在与古人对话,向过去膜拜。当我们开拓创造时,我们更感知到了前辈探路时的心境和活力。其实,路一直是这么走来的。昆曲是这样,想来其他古老的经典艺术莫不如是。
8、寻其故,百思而得其解。成功者出类拔萃,听到的尽是溢美之词。而他窥视自己的不足,始终有一种恐慌,心生敬畏,不得不刻苦学习,奋力开拓。
9、然而,薪火微弱。1956年,浙江省昆剧团《十五贯》晋京演出,一举轰动,“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语)。这本《十五贯》,是周传瑛等一批前辈由《双雄梦》改编而来,向昆曲输入了新时代的生命血液。
10、这是我在记录片《昆曲六百年》开篇中所听到首段精彩的文字解说,那充满磁性的解说音调终我知道让中国人极端引以为傲的“雅乐”是昆曲。
11、之后笔道馆搬到了市政府旁边,那时我大了一些,开始练王羲之的行书,练完《兰亭序》开始练《圣教序》,圣教序有将近两千个字。我每个星期只练十个,练了足足四年。
12、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
13、没有一份事业,比“守卫遗产”与先辈关系更紧密。身为遗产继承人,我们要时时丈量和掂量自己与历史、与先辈的距离。这丈量、这掂量,须屏息敛神,战战兢兢,乃至顶礼膜拜。
14、顾炎武形容他写《日知录》是“采铜于山”,像矿工一样,在群书的山峦之中开矿,以辛劳的汗水,披沙拣金,孜孜矻矻饱览群籍,日日夜夜爬梳书牍,获取有用的宝贵知识。他读书问学的方法对我影响很大,觉得做学问写文章,第一先要多读书,其次要读得透彻,再来要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不可“天下文章一大抄”,假充学问家。写文章要有内容,而且是温故知新确有自身体会的内容,不能像《孟子》描绘的齐人,每天到坟上去乞食,餍足了酒食,回家还要“骄其妻妾”,当一个恬不知耻的学术乞丐。然而,学海无涯,就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怎么办呢?
15、有一句话说:“戏剧界有两个大人物,西方有莎士比亚,东方有汤显祖”,或许是巧合,两人还去世于同一年的1616年。虽然汤显祖在世界的影响力远不及莎士比亚,但他们都创造了同属于全人类的文化和戏剧遗产,《牡丹亭》作为昆曲的代表曲目,传播到海外,日益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信使,而受到世界瞩目。
16、其实,美酒微醺,花开一半,刚刚好,适度。得辄止,好即收,守度,趣味隽永。恪遵中庸,人生渐入佳境。
17、Atdawnonhighrainbowcloudsfly;
18、Thewindswellssailsofpaintedboatsinvain.
19、Inmistywavesminglethethreadsofrain;
20、此时,由于身在澳洲,很多当时的视频和图片资料都在家里,无法放上来让大家一睹为快,留待回国之后,再整理出来重新编辑此文,再发一次。
21、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志同道合的知音,实在是令人羡慕!大诗人苏东坡自然也愿得一知己,若弹起琴来,自己的一番情趣,有知音懂得欣赏,那真是快乐极了!
22、本文为郑培凯新书《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总序。《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全三册,分别为《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由《书城》杂志、文汇出版社出版。现在众筹网火热众筹中。
23、说到我的学术研究,一般人会从我二十年来出版的著作来考虑,就是汤显祖研究、明代戏曲研究、茶文化、陶瓷下西洋、电影的人文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翻译等等,有的是思想史与文化史研究,有的属于文学与艺术史,有的是电影评论与理论,有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是跨文化的翻译学,时代跨度很大,学术分科的领域相当不同,有些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表面上的“跳跃性”,内里是有其相关的逻辑,有一条我个人问学道路的逻辑,要从我开始从事学术研究的脉络说起。
2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5、坐在夫子庙前秦淮河水边上吃饭,是游客心事,也是本地人向往的。近日连续的雨,让南京成了泽国。记得似乎是竺可桢讲过,有梅雨的地方即是江南。我想这种关于江南的解释是特别得江南人心的。
26、如何运用现代以来的学术方法和理论,挖掘、整理、重构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文化因素,您的研究展示出一种高超的“道”“器”结合的典范——在深刻理性的同时,呈现出强烈的文人气质,且行文颇具文学性,对此您可否谈谈您的心得?尤其是对于文史领域的青年学者如何展开研究、著文,请您从自身的研究出发谈一下您的经验和瞩望?
27、接着,便有了专为昆剧而写的第一个剧本《浣纱记》。作者梁辰鱼成了第一个吃“新昆腔”这只螃蟹的人。此后,一大批戏剧作家涌现,昆曲剧本数以千计。其中,为著名的《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历经时间流转,至今观照人类的情感与心灵。
28、苏东坡则认为,人生赏心乐事很多,不单只有四件,而有十六件:
29、在清溪中行舟,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0、此句与“夜半钟声到客船”有异曲同工之妙,江水悠悠,一叶扁舟飘于之上,万籁俱静,阵阵钟声回响在耳边,飘荡在天际,引发了无限遐思。
31、brilliantdayanddazzlingsight?
32、一九七六年我第一次探访中国大陆,想亲炙我出生及研究的神州大地,居然被台湾政府视为左派异端,吊销了我的护照,使我在美国流亡二十年,直到一九九〇年底才能回台探望父母。二十年流亡的生活经历,让我深刻体会,身为中国人,要随时提防政治迫害无孔不入的霜刀冰剑,也明白了明遗民在流离困顿之中坚持的精神支柱与追求,相信只有通过个人不懈的努力,让文化种子得以妥善保存,让优秀的艺术传统得以持续,才能发挥自己生命的意义。顾炎武的生命历程,先是直接参加抗清活动,后来为了延续文化传统的元气,转为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对我有了崭新的启发意义。王勃《滕王阁序》有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从一九八○年开始,我穿梭于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之间,联系各校师友,参与香港出版的《抖擞》学刊,之后更创办《九州学刊》,鼓励美国华裔学者以中文发表学术观点,整合美国的汉学研究。我生活在人文荟萃的纽约,除了在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史,研究汤显祖、晚明文化与戏曲,日常接触的是西方歌剧与各类艺术表演,同时也接触到一批修复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老电影,又对港台及大陆的“新浪潮”电影发生兴趣,也就很自然地写起电影评论,研究中国电影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33、专家和主持人的眉飞色舞、唇舌翻花,配上昆曲咿咿呀呀慢慢悠悠的吟唱,静动结合,相得益彰。记得当时,我为主持人王若麟挑选了一件淡绿色的衬衣,外套一件鹅黄色的休闲西装,活泼而青春的风格点缀了古朴典雅的戏台,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似乎也格外兴奋,灵感大爆发,一开场就出口成诗,引发满堂喝彩。
34、译文:不到这牡丹亭的花园之中,怎么会知道有如此迷人的春季风光。原来花园里百花盛开、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观赏。这优美的景色美好的时光,让我怎样面对,赏心乐意事奉谁家院?
35、婴宁姑娘乃狐母所生,鬼母所养。她即有美丽善良的一面,也有狡黠智慧的天性。邻家恶少,觊觎她的美丽,常怀不规之心。它巧使灵法,变朽木为自身,严惩恶少,狠狠地打击了社会上的邪恶之气。
36、婴宁姑娘一出场,便出尘脱俗,青春靓丽,“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37、作者简介: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也译做贝托尔德·布莱希特),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与诗人。他是现代戏剧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剧场改革者、剧作家及导演,被视为当代“教育剧场”的启蒙人物。代表作品有《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等。
38、柳枝摇曳,清风轻拂,湖水微荡,闲步缓行,慢慢荡涤了身心,愈感舒爽!
39、记得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昆曲,是在2007年在凤凰卫视制作《纵横中国 ·城市故事》拍摄昆山篇的时候。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我们昆山篇的文化故事当然是在昆曲的悠扬声中徐徐拉开序幕。当时我们把演播厅搬到了昆山大的一个戏台,是那种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古色古香的木质结构。主戏台作为专家和主持人讲故事的地方,正对面的小戏台作为昆曲演员现场表演的地方,周围廊桥坐满观众,中间的大空场地,正好可以让14米长的大摇臂尽情施展,由于戏台建筑错落有致,镜头里的画面唯美无比,对于我这个对镜头和画面构图极苛刻的人来说,这样的场地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好好地把这个的场地用到了。
40、久侯表兄不至,王子服亲去寻访,在群山中误打误撞,心上人终得相见,
41、客人来的时候用泉水煮茶,清新淡雅,客人主人自然都欢喜。手端一杯茶,共叙一段情,不知不觉日落西山,此一番洽谈,正得主客之心。
42、昆曲KunOpera,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是中国古老的剧种,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和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
43、赏心乐事谁家院?霍叔和杨阿姨用真实的生活告诉我们,每一个院子都是独一无不用繁华,不要复杂,热爱其中,便能体会到人生多彩,生活如虹。
44、也没有一份事业,比遗产的未来更充满危机。古老的艺术样式,与历史时空严丝合缝。怎样从今天的水土中获取代代相传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