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节古诗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5、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6、《答祖择之书》北宋:欧阳修修启。秀才人至,蒙示书一通,并诗赋杂文两策,谕之曰:「一览以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学者之问,又甚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於人;亦尝有人问者。以不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足下卒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尊崇、尊敬)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於用,果於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迎合、追求当代的潮流),以希禄利为急,至於忘本趋本,流而不返。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学,虽欲果於自用,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有禄利之诱,刑祸之惧以迁之哉。此足下所谓志古知道之士所鲜(稀少),而未有合者,由此也。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於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是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则守不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病也。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及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经书),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於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於世者果致。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译文:欧阳修禀告。秀才派的人已到,承蒙你托他带来书信一封和诗赋两册,告诉我说:“看一看,写得怎么样?”我自己既孤陋寡闻,不值得承蒙爱好学问的人的下问;又因为我少年时卑贱,成年后不得志,我向来的所作所为,没有值得称誉来获取人们依赖(的地方)。也曾经有人向我请教,因为有了不值得人问的想法,因而从来没有给予答复。足下突然之间寄来书信,因此惶愧畏惧不知道说什么好。尽管这样,(你)不远数百里派人亲自找上门来,情意深厚,礼节殷勤,怎敢不作答复。我听说,古代求学的人必先敬重老师,老师受到敬重,他传授的学问道理才受尊崇;学问处理受到尊崇,学习的人才会深怀敬意;深怀敬意,才会坚守不移;坚守不移,才能敢于施行;敢于施行,才无所畏惧而不改变操守;(当)夏商周三代衰落(的时候),学校(也就)被废弃了。到了两汉,尊师之道还能够保存。因此当时求学的人还能坚守老师传授的经学来供自己运用。因此,汉代的政治、文章及当时的各种措施,后世没有能比得上的,它的原因是很深远的。后世尊师的风气逐渐败坏,现在可以说没有老师了。求学的人不尊重老师,所以往往自己轻视自己所学的道。轻视自己所学的道,就不能达到高的境界;不能达到高的境界,就不能深信不疑;不能深信不疑,就不知道有所坚守;所守不稳固,就容易有所畏惧,为外物所动摇。因为这样,做学问的人只好随波逐流,追随时俗,把追求利禄作为当务之急,以至于忘本逐末,像水之趋下而不知回头。以不坚定的信仰,不稳固的心志,抱着并未透彻了解的所谓学问,即使敢于有所作为,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行动,何况还有利禄的引诱,刑罚的威胁在动摇他的意志呢?这就是你所说的立志效法古人,并懂得道的读书人现在太少,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原因就在于此。你写的文章,用意很高,卓然独立而不顾世俗的成见,简直要径直达到古人的高度。现在的人像你这样用心的能有几个?那么乡下的人能称作你的老师的又有谁呢?交往的朋友中能引发你的议论的又有谁呢?做学问没有老师,所坚持的见解就不专议论不广博,就无所发现和阐明,达到一定的深度。你的言论高雅,志趣远大,很好,但是见解还不专议论还未精辟,这是你的不足。私下想,你的朋友中能为你称扬赞誉的人一定不少,现在丰你不找他们,远道找到我,可见你一定是要寻求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是古代君子的用心,所以我便直说而不敢隐瞒。既然社会上没有老师,做学问的人就应当(直接)学习经书,学习经书首先要探求它的真意。领会了它真意,自己的心才会踏实坚定。心里踏实,所追求的学问道理就能纯粹专学问道理纯粹专那么心胸就会充实,心胸充实写成文章就能光彩绚烂,运用于社会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夏商周三代以及两汉的学术。也不过如此。你忧虑社会上没有志同道合的人,而不嫌弃我的愚笨,把我当作同道,所以才敢说这些。不知道是否合你的心意?
7、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8、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
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唐.王维>
10、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
11、感恩老师,给我前进的动力;感恩老师,给我一双飞翔的翅膀;感恩老师,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谁都离不开老师,不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名望和地位,老师是你成功的阶梯,从老师那里得到的知识财富令你一生受用不尽。
12、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流觞与红叶,酒不胜杯。
13、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记住您的爱;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是您的一朵花。★★赞美老师诗六:★★九月,如期而至。
14、三尺杏坛度春秋,泪干丝尽品更优。霜鬓早染混不觉,培育桃李只埋头。
15、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
16、君之师友何,殆不止韩柳。——方回《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韵赋十诗送赵然然·鲁语第一篇》
17、释义:小小的黑板就像半亩方塘,要想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淌,就得源头的清澈与不竭,这就需要每一位老师呕心沥血地为学生们努力和付出,用心培育每一棵新苗。
18、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一似梦瑶台》(佚名)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19、--------------- 小学语文 ---------------
20、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2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22、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刘商《酬问师》
23、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郑谷《将之泸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员外谪居于此话旧凄凉因寄二首》
24、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唐·韩愈《送灵师》
25、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26、 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生命。——佚名《师蚕》
27、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